2023年3月21日,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古韵新生,大学城实验学校120名学子化身“非遗传承人”,在剪纸的镂空光影、刻瓷的金石清音、陶艺的抟土成器、茶文化的氤氲芬芳与无人机的穿梭中,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研学开始前,工程训练中心丁华刚老师给学生们介绍了部门的职责和研学内容,并对学生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让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时刻提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剪纸教室内,非遗传承人张蒙蒙手持银剪如笔走游龙,纸屑纷飞间。“折纸三分巧,下剪七分灵”,学生们在导师指导下,将对称美学融入创作,薄薄红纸化作灵动的生肖窗花、立体的“泉标”剪纸灯。学生李欣怡托着透光的“双鱼戏莲”感叹:“原来数学课的轴对称图形,在这里变成了会呼吸的艺术。”
隔壁刻瓷区清脆的敲击声如珠落玉盘,学生们屏息凝神,以刀为笔在素白瓷盘上勾勒。特制合金刀与高温釉面碰撞出细密凿点,大明湖的垂柳、趵突泉的三股水渐次显现。“力道要像春雨,轻而密才能不崩瓷。”学生王昊完成作品后,指腹轻触凹凸纹路:“这比3D打印更让人心跳——每一凿都是不可逆的创作。”
陶艺工坊内,拉坯机旋转如时光年轮。学生陈宇航双手掬水润泥,随着转盘律动,混沌陶泥“生长”为曲线流畅的荷叶笔洗。“泥坯在38℃掌心温度里变得驯服,这大概就是‘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他的感慨引得非遗导师频频点头。
茶文化体验区则展开一幅动静相宜的画卷:提梁壶在空中划出琥珀色弧线,凤凰三点头的冲泡技法引得学生凝神观摩。从茶则量取到盖碗三才的哲学,从碧螺春的“吓煞人香”到宋代点茶的雪沫乳花,学生林悦在茶席日志中写道:“原来一杯茶里,藏着二十四节气的呼吸。”
无人机体验区给学生们展现了课堂上的科技,学生们手握遥控器,体验着我校学生自己制作的无人机进行飞行训练。“当孩子指尖沾满陶泥却笑得灿烂时,我们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大学城实验学校带队教师展示着学生们的研学笔记。
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于涛介绍,作为济南市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中心已构建“非遗技艺+现代工程”特色课程体系,今后将推出传统文化与金工实习相结合、实践与娱乐相结合、劳动与学习相结合的跨界创新项目。“让传统技艺在00后手中‘活’出时代新意,是我们高校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