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心定位及基本情况
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为学院建制,是齐鲁工业大学直属的教学单位,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实施工业基础教育和工程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定位是: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服务人才培养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结合学校实际,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工程训练中心建立了“实践教学、科技竞赛、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新机制,坚持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形成了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社会服务促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工程训练中心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教学设备1100多台套,设备资产1500余万元,开设工程训练项目20余项。中心现有现有职工4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7人。每年承担3000多名学生的工程训练任务。
中心同时也是山东省人社厅职业资格证书定点培训单位,为了配合学校更好地培养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积极与山东省人社厅、山东国电等机构合作,面向全校开展相关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可培训项目多达17项,学生考试合格后,均由省人社厅或相关职能部门颁发资格证书。
2、中心创新实践建设情况
2015年,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学生处、团委、工商管理学院等部门联合成立的创业学院,获得首批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根据创新实践的规划,已建成了机械创客空间、电子创客空间、综合创新平台、综合制作平台、齐工坊、机器人平台等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为了真正实现面向全校各科类各专业进行工程及人文素质训练,中心又相继建设了食品工程、生物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5大工程模块以及陶瓷文化体验中心、剪纸文化体验中心、茶文化体验中心、书画文化体验中心、酒文化体验中心等5大文化体验中心,构建模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中心激光加工技术教学硬件及应用情况
2014年,学校及工程训练中心领导提出创建“机械创客空间”的思路及规划;2015年底,工程训练中心全面完成平面建模与制作、立体建模与制作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平面建模与制作主要是根据设计要求,利用CAXA、CAD、Coreldraw等二维设计软件借助激光加工技术完成对金属、非金属板材的切割、雕刻、雕刻等。目前中心主要设备振镜激光打标机、二氧化碳非金属雕刻切割机4台、雅阁激光金属切割机1台、小型机械臂激光加工机1套,以及立体建模与制作设备-激光内雕机1台,配合三维内雕机进行逆向制作的各类三维扫描仪5台。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开设了激光加工开放性实验课程,选课学生达500人,这些均成为本项目开展实施的硬件保障。
2016年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启用,菏泽校区工程训练中心为了普及激光加工技术,引进了多台非金属激光雕刻切割机,这样,激光加工技术教学实现了各校区全覆盖。自开设实训课程以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使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目前我中心“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室”主要用于理工科实训教学、文史类学生通选课程、学生课程模型制作、毕业设计模型制作、大学生竞赛模型制作、学生创新训练制作、学校工艺品制作等各方面,应用普及面广、使用率高、使用群体庞大。这为构建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和实施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中心激光加工技术建设应用情况
2017年8月,原齐鲁工业大学与山东省科学院合并成立新的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的激光研究所在我校激光加工技术教学平台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为了建设一流工业大学,学校不断地对工程实训等实训实践进行大力投资,为本项目奠定了资金基础。
工程训练中心以国家“新工科”实践教学要求为指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了进一步强化实训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工程素养,突出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的能力。同时,为了加强全校学生对激光加工技术的学习,开设了《激光加工技术应用与作品鉴赏》通选课程,为学校文、史、管理、艺术等文科类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2017年5月,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与正天激光联合成立了“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室”,共同开设激光加工技术学生实训课程。为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开展实施做了前期合作铺垫。
在深入调研国内优秀工程实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新工科”建设要求,通过与相关专家学者交流探讨,结合了我校学科建设及中心教学实际情况,以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素质的需求,实现实践教学、工程实训的根本目的。学校将根据“产学写作协同育人”项目,配套资金300万,计划2018年购置工业级金属切割机1台、光纤金属激光切割机1台、自适应对焦三轴高速动态雕刻机1台、紫外激光彩色多功能雕刻机1台、非金属激光雕刻切割机6台、光打标机2台、激光三维内雕机2台、激光焊接机2台、小型机械臂激光加工机10套及相关软件,向本科及研究生开设相关激光加工课程。
5、项目参与人员情况
(1)赵学敏: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自1988年毕业一直从事于工程实训教学、科研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了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厂—机械厂—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教学改革,主持开设近20门实训课程,主持建立了学校六大实践创新平台、五大文化体验中心。作为主要的技术人员主持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十余项,取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
(2)毕延刚:工业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于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学、学生科技竞赛指导、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工作,取得“创业咨询师二级”资格证、“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经验。
(3)李贞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材料加工技术研究。
(4)张艳艳: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训练中心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室负责人,机械创客空间负责人,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技术、二维及三维设计、机械设计、逆向工程、数控编程等工作,多次指导大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取得发明专利1项,获得“2017年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5)乔彩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技术教学、学生科技竞赛指导、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工作。
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在以上教学管理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现有课程建设、硬件设备、激光科研、济南菏泽两地教学、学校配套资金支持等方面软硬件条件,为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和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借助“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合作企业一同,探索教师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和教学共享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方式与方法,探索提升教师创新实践教育培训模式、师资资格指标等;
2、与企业协同建设齐鲁工业大学激光加工共享实训平台,制定激光加工技术教师培训模式与方案,重点借助资深专家、教学名师和对相关教学内容有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教师开展技术培训,让教师具备激光加工课程体系授课资格,为激光加工实训项目服务,将工程训练中心建成最接近工业生产氛围的实践教学基地和高水平工程训练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培训基地;
3、与企业一同建立山东长清大学科技园区、菏泽牡丹区激光加工共享实训平台,根据大学科技园驻地高校学院性质情况,大体分为理工本科、艺术本科、高职学校三大模块,进行对应师资培训共享平台建设。根据驻科技园4所中小学开设创客空间情况,针对中小学教育情况,对中小学创客指导老师进行专门的师资培训。以“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为契机,与企业共同探索和制定激光加工领域合作师资培养的运行模式及效果评定指标等,编写培训方案、制定培训模式、开设培训课程,促进山东长清大学科技园激光加工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4、通过项目建设,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进一步在已有培训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系统的探索激光加工技术在工程实践类课程师方面的资培训的规律、课程设置、培训模式和考核方法,重点在培训教师授课过程中启发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
5、根据齐鲁工业大学学校建设创业学院特色,遵循创业教育为主导的创业进校战略,工程训练中心联合学生处、团委、创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将创新实践指导、创业教育、创业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融入到师资培训之中,能够让培训的老师在学激光加工技术的同时,提升“双创教育”水平。
1、在原有校企联合共建“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室”基础上,将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建成在山东长清大学科技园有较大影响和示范作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示范基地,以激光加工技术为切入点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师资队伍和企业所需人才的培训基地。
2、根据与企业联合制定的激光加工技术师资培养协议,完善中心“激光加工技术实训室”相关课程的师资培养方案、评价标准、考核体系,在我校培养6名能够熟练掌握激光加工技术操作与教学内容的教师,在满足全校通选课、开放性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实现每年面向全校理工科3000学生开设激光加工技术工程实训课的要求;满足学校进行激光加工技术相关创新制作、创新竞赛、创业培训与指导活动。
3、构建激光加工教学师资培训与进修通道,与企业及驻科技园高校签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协议。借助协同育人项目平台服务山东长清科技园本科、高职及中小学院校,培训驻科技园学校激光加工技术相关专业教师,提升科技园激光加工技术创新应用氛围。逐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学校和企业培养一批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的教师和技术人员。
4、构建激光加工技术“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师资培养模式,以加强教师理论水平、创新实践教育、创业指导等方面相结合的教学能力,撰写激光加工技术创新实践类课程师资培训的研究报告或论文,为山东省创新实践类师资培训政策与决策提供依据。
5、加强与企业合作,逐步扩大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为学校和企业培养一批主要从事激光加工技术的教师和技术人员。
1、建设激光加工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在现有的教学软硬件资源基础上,增加投入,提升教学环境,将教学资源加大区域服务范围和示范能力,结合协同企业资源,应用于学校及驻地企业、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师资培养、生产实践当中,提高社会对学校和企业的公认度和满意度。
2、形成产教融合师资培养新模式,形成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改革,将理论知识、技能传授、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师教学之中,形成具有示范意义、可大力推广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不仅对中心其它实训课程师资的管理与提高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供学校其他学科专业师资培训政策与决策提供依据。
3、中心将选定有关教师进行专职学习,预计培养出6名教师教授激光加工相关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焊接等特种加工课程,形成一批具备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能强硬、创新实践意识浓厚、创业教育前沿的师资队伍,保障学校激光加工技术课程群授课同时,将师资技术服务于驻地企业和其他高校。
4、2018年下半年根据驻科技园高校、高职、中小学创新教育教师情况,举办2-3期培训课程,项目结题后,也要不定期协助企业进行相关教学和师资队伍的培训。
5、撰写完成师资培训项目研究报告或发表论文1份。
1、借助“协同育人项目”平台,实现齐鲁工业大学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探索学校、企业、驻地整合资源,合作培养师资队伍的新思路、新方法。修正传统师资培养模式,遵循“新工科”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生产标准,注重工程实训课程、开放性试验课程授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将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技能传授、等方面有机的结合。借助激光加工技术,提升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水平,实现教师技术反哺企业、服务地方期望。这种模式应用于高校工程类师资培养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2、建立区域性激光加工教学师资培训基地。促进激光加工技术及教学在大学科技园区内推广与应用。激光加工技术不仅仅服务于学校完成课程教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服务科技园区周边高效、中小学、企业,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实施,企业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相应的技术、经费支持,从而推进我校教学资源在师资培训中的共享程度和中心教学改革成果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实现校企、校地、校所多赢。
3、本项目实施后,将制定相关课程的师资评价标准与指标考核体系,不仅可以为齐鲁工业大学“激光加工技术”教学课程开设提供师资保障,还能为其他高校提供模板和参考;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可以面向社会开展“激光加工技术”的培训工作,带动科技园激光加工技术应用,弥补激光加工技术力量的不足。
1、实施进度:
(1)2018年1月-6月,校企合作,在齐鲁工业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召开师资培训研讨会,研究制定激光加工技术相关课程的师资培养方案、评价标准、考核体系;按照采购计划采购配套设备仪器。
(2)2018年7月-8月,校内举办一期师资培训,根据培训效果修正师资培养方案、评价标准、考核体系;
(3)2018年9月-12月,根据驻科技园高校、高职、中小学创新教育教师情况,举办2-3期师资培训课程;
(4)2018年11月,召开激光加工技术共享平台论坛会,企业技术人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参加培训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齐鲁工业大学大学任课教师。
(5)2018年12月,完成激光加工技术创新实践类课程师资培训的研究报告或论文1份。
(6)2018年1月-12月,完成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结题。
2、经费使用:
(1)材料费:25000元
(2)课程资料打印复印费、图书资料费,5000元